前言

在互联网初期,人们只能接收来自主流媒体的信息。随着Web2.0阶段的到来,互联网增加了一个“可写”属性,使用户既能够接收,也能够发出信息,因而诞生出大大小小的新媒体。这些大小的新媒体进行着这个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,以可交互的形式传达出多元内容,便是自媒体。他们利用平台发布信息,发表自身的观点看法。这些观点看法在传达到受众前先后经历了个人与平台两方面的影响,这两个方面也是影响信息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。

靠什么活

对于把自媒体当作主业的创作者来讲,一直“靠爱发电”下去是不可能的。如今自媒体主要变现方式有3种:

  1. 平台的分成,依靠作品流量瓜分收益。分为两类,一是作品中不添加广告,纯靠平台各方面的收益给创作者分成。二是作品中插入部分广告,广告的收益也会分给创作者。前者代表为BiliBili,后者代表为Youtube。广告固然会影响用户连贯体验,但纯靠平台的资金,对于创作者来讲根本不足以维持正常频道的运营与盈利。反而可能会影响创造内容的质量,形成恶性循环,这对于观众和创作者来讲都是得不偿失的。
  2. 个人接广告,整篇或穿插。个人所接广告的收益与粉丝数挂钩,这很考验创作者频率的掌握与内容的融合。频率低了钱还是不够,频率高了容易被观众群体责备,硬广出来的作品数据也不好看。另外个人接广告也会对整个频道的调性产生影响。
  3. 频道衍生商品电商售卖。有人或许会说,依靠内容圈下那么多粉丝,这个收益一定会爆高吧。不一定。通常来讲还是要看受众群体,偏感性频道或许会很高,而偏理性内容的频道,例如各类测评节目,购买者主要还是看价格。因为很多产品如果不是个人独有的创新,价格在市场上基本都是透明的,参数和价格是这类人群的主要考量。但是对于一般个人所出售的商品,因为规模,供应链价格会比较高。像有些店铺砍品质砍价格的做法,也是没法儿的,因为会对你频道的进行产生影响。所以自媒体的电商店铺,产品价格会比较高,但也不排除本身加成所带来的溢价。

大环境限制

现如今国内自媒体发声是走的平台,平台决定着你的作品存亡,平台又受着政策的制约。很多真实的事件根本没办法呈现,只不过是事实也会导致着限流、删除甚至是封号。对于自媒体主业的人来讲,封号就意味着这一条路断送了,多年的心血也可能就此报废,更不谈收益了。自媒体的声音必须和主流保持一致,使得内容上本身就存在着限制。

社会舆论和个人志向

一个作品代表着一个人的观点,有观点就一定存在相反的观点。自媒体从业者无法保证受众群体的素质,可能他们多少都会因为观点差所被攻击,又或者大方向的舆论和自己的观点看法完全不相同,这对于自媒体人是一种打击。存在着完完全全把媒体传播当作工作的人,只是为了利益去当自媒体。也有把自媒体当作热爱,当作志向的人,为内容而不是利益第一。是否是有良知的,还是看其本身的选择。